天天最资讯丨大学生“就业友好城市”:苏州、杭州领跑“新一线”

2023-06-20 11:18:01 来源: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20日电 近日,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对本科生的吸引力减弱,新一线城市和许多具有吸引力的二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增强,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之外拥有更多就业选择。

与此同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重心进一步下沉至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更好地支持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资料图)

杭州、苏州、南京就业较友好,领跑新一线

二线城市珠海、无锡表现亮眼

应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下降,在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上升

人口流入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志,年轻的大学生是近年来各城市争抢的主要对象。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下降,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17%)较2018届(21%)下降了19%,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持平,而在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从2018届的53%增长至2022届的57%。

城市的吸引力与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外省籍毕业生占比是体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薪资、就业满意度则是影响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共同体现出相关城市对大学生就业的友好程度。麦可思进一步对大学生所在就业城市的研究发现:

一线城市:京沪吸引力依旧,但优势在减少

在北京、上海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2020~2022届合并计算,占比分别为82%、77%;另外,在上海就业的本科生薪资较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7960元,北京其次(7678元);从就业满意度来看,在北京、上海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2.8%、82.4%。综合来看,京沪吸引力更强,但结合2017~2019届外省籍占比(北京:85%,上海:79%)来看,其吸引力在减弱。

在广州就业的本科生就业满意度(75.8%)较低。对比其他一线三城,在广州就业本科生薪资(6969元)较低,且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弱于其他三个城市,在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就业的比例明显更低,或影响其就业满意度。另外,在该地就业的本科生外省籍毕业生占比(44%)也较低,显示其整体吸引力较弱。

新一线城市:杭州、苏州、南京就业较友好

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66%)较高,其次是天津、东莞、苏州,分别为59%、58%、51%;薪资方面,在杭州、苏州、南京就业的本科生薪资较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7024元、6752元、6673元;同时数据显示,在上述三个城市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0.1%、78.3%、79.1%,分列新一线城市第一、第三、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苏州就业的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2017~2019届(杭州:61%,苏州:46%)增长了8%、11%,且其就业满意度已超过一线城市深圳(2022届为78.1%)、广州(2022届为75.8%),从就业吸引力及就业质量等方面显示其对毕业生就业较友好。

二线城市:珠海、无锡表现抢眼

统观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薪资和就业满意度三项数据,在珠海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57%)和月收入(2022届为6643元)均较高,显示出该地对外省籍毕业生较强的吸引力,且当地薪资水平较高。在无锡就业的本科生就业满意度较高(2022届为80.0%),仅次于京沪杭;其外省籍毕业生占比和月收入在二线城市中也排名靠前(外省籍毕业生占比:42%,位列主要城市第11;月收入:2022届为6489元,位列主要城市第12)。综合来看,珠海、无锡就业友好度较高。

应届大学生就业重心继续下沉

更多大学生投身基层治理和普惠性民生领域

家乡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的应届大学生,下沉至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上升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应届大学生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本科分别从2018届的17%、30%下降至2022届的13%、28%,高职分别从2018届的11%、28%下降至2022届的9%、25%。

与之相对应的,应届大学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提升明显,2022届本科(59%)、高职(66%)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的比例较2018届(本科:53%,高职:61%)分别增长了11%、8%。其中,家乡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的应届大学生到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上升(2022届本科:14%,高职:13%),本科、高职较2018届(均为11%)分别增长了27%、18%。

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增强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25%)较2018届增幅为25%,高职(28%)增幅为27%。在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比例(14.9%)较2018届的增幅为27%;在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2届高职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机构(主要是公检法机关、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0%、4.5%)较2018届的增幅分别为11%、45%。这显示,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投身到了基层治理和普惠性民生领域。

在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从农毕业生比例提升

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2022届本科:1.9%,高职:3.8%)也有提升,其中本科、高职较2018届增幅分别为58%、19%。

整体来看,基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规模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的下沉。大学生返乡就业、到基层就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更好支持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多方联动。(数据分析:麦可思研究院)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