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李元丽 通讯员 岳野)少年强则国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7月1日,以“科技创益未来”为主题的“2022-2023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北京赛区竞赛活动”在京举办。活动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科科技培训中心承办,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勇于投身实践,发展自我,为中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交流搭建国际平台。
在比赛现场,我们看到——
(资料图片)
“我带来的发明是不含塑料的新型冰袋”。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的刘亦宸说:“为什么要发明来自这款冰袋呢?是因为我在去年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 小时不化?这让我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不化的原因的在于它含有食品添加剂卡拉胶。于是我用卡拉胶和琼脂进行分不同比例、不同时长、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耐用性和保温性实验,得出这款新型无塑料冰袋可以满足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陈文心同学看到在上体育课奔跑的小伙伴,她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假如我们在鞋底安装一个发电机,随着我们脚踩鞋底的过程,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于是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借鉴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制作成了波纹自弹型可持续供电的穿戴模型的雏形。“我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波纹自弹型可穿戴弄擦纳内发电机可以为电子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可穿戴设备持续供电,形成自动充电的电力系统。”陈文心信心满满的介绍着。
“在我阳台的一角,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多肉,它们的生活习性—喜光、喜干、不喜湿。”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许杰淳同学分享着养殖多肉的心得,我发现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同样的多肉会呈现不同状态,也因此,我发明了适宜多肉生长的智能自动化温室节能光控系统,来解决阴天或者雨天及黑夜无光照的问题。
赛场上,许许多多像刘亦宸、陈文心、许杰淳同学这样的“未来发明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发明创造解决问题:《AL陪骑助手》提高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点滴室自主送药系统》解决医生护士拎药瓶来回穿行的困扰;《智能隧道灯》解决的汽车进出隧道的黑洞白洞效应;《社区厨余垃圾自动破袋裸投装置》让拆袋裸投费时费力的问题……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好奇好问是科学家最基础的素质,好动好玩是发明家最早的能力”。北京市特级教师周又红难掩内心的激动说,通过了解作品的发明过程,说明任何时间,只要你有心都能参与发明,科学为你打开神奇之窗、探索为你搭建成功之桥;科学让你敢想会想、探索让你能用巧用。
“未来,我希望孩子们把聚焦放在发明上,不是为了来比赛而比赛,其实今天有些孩子路演没有成功,但是一点不妨碍,回家还可以改进,我们关注的持续改进的过程。” 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北京赛区组委会副主任王小慧看来,发明不只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更好得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发明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北京赛区竞赛活动提倡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科学技术素养与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和发明实践进行结合,激励青少年通过参与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创新发明教育,培养综合素养,进而为成为未来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创新者、发明者和创业者做好准备。”作为承办方,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齐明钢如是说。
北京市西城区关工委主任、中科科技培训中心高级顾问沈桂芬表示,今天在比赛现场看了同学们的发明创造,我特别高兴。很多同学的发明都来源于生活,是我生活中到的一些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善于和生活中的问题较劲,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好的作品,赛出好成绩,也希望这些作品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赛。
“期待我们每个孩子都能有发明、创业的教育机会,提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发明实践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沈桂芬这样寄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竞赛活动采用“评审圈”的形式对参赛团队的项目开展评审。“评审圈”是本赛事特色之一,评审圈是由数个参赛团队的队员及其对应的多名评委所组成的分组交流环境,以便参赛团队之间、参赛团队与评委之间进行交流。每个评审圈评委划分为三类评委角色:发明过程评委、发明影响评委和发明交流评委,充分了解竞赛项目的创新创造的过程。
据了解,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球邀请赛由美国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主办,为青少年搭建国际化科创舞台。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于2020年正式启动,是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青少年创新发明大赛,是教育部认定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