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第二中学的科技接力赛

2023-02-26 11:01:11 来源:教育在线

人民政协网陇南2月26日电(记者孙琳)设计好笔筒3D模型,再把模型导入3D打印机系统,加热笔头,开始打印……很难想象这一幕发生在甘肃省最南端的文县二中,一所曾经被地震夷为平地的普通县中。

这间特殊的教室,由中国记协联合腾讯公司向文县共同捐赠。去年12月初,未来教室落成投用,陆续开设图形化编程和3D打印两门课程,超过140名学生日常都在使用这间教室进行创新应用学习。

初一学生马菲雅和信息科技小组的4位同学是这两门课的第一批“用户”。这是她们第一次接触编程和3D打印,那一刻,科技这个抽象模糊的概念更直观可感,内心那簇对科技、对未来的向往火花被点燃。“科技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在未来教室,有模型可以去体验。未来,我希望更深入地学习编程,希望造出家务机器人,帮父母减轻些负担。”


【资料图】

面向未来的科技课咋上

这间未来教室总计有137平方米,整体空间设计及装修十分“超前”,配合着多媒体教学系统、互联网直播录播设施、开源硬件、VR、3D打印、科技体验设备等超过65套未来感十足的现代化软硬件设备,能够至少为600多名初中学生提供科技教学及竞赛服务。

据了解,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发和技术演进,陆续还将开设硬件编程、3D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机器人、AR/VR互动、眼动追踪等课程和体验项目。

课程设置上,总体分为学科类和拓展类课程。其中,学科类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对知识进行有效重组,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互动教学的方式来完成课程体系;而拓展类的课程,则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具体的、实际的、现实中的问题。

“未来教室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文县二中校长许伟举例道,过去语文课上故宫博物院,只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些已不能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刺激。而在未来教室,可以通过VR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故宫里面,能够看见左右的房间、看见天空、琉璃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视觉冲击,也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老师董文超告诉记者,未来教室一周有两到三节课,以兴趣小组形式来开展,课程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向往。“现在孩子差异性大,喜欢这个课程的同学就加入我们的社团,这样效率更高,对未来教室的利用率也更大一些。”董文超说。

点燃学生心中科技的火花

文县二中始建于1957年,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的甘肃省文县碧口镇,是全县最大的完全中学。2008年的“5·12”地震,曾使得学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校舍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调任文县二中校长前,许伟曾在偏远山区当过校长,在他看来,“偏远地区真正需要的实际上是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他记得,2021年,文县曾有一个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考入清华。但一个学期后,因为科技能力太弱,只能转入文科院系。

种种的经历让许伟坚信,二中再次发展的可能,就是科技。为了孩子们长远的发展,再难,也要去做。“现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对孩子们已经没有冲击力了。只有通过更先进的东西,他们才会对科技产生兴趣。”考虑到编程、3D打印这种科技课程不可能列入政府采购项目,缺少经费的二中如果不借助“外力”,学生至少3年内不可能真实接触到有关课程。因此,当学校了解到腾讯互娱推出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智体双百计划,面向城乡学校建设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并提供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他们主动找到腾讯方面,参与未来教室的评比竞争。

为此,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学校唯一的会议室让给未来教室。“只要把最新的东西带给孩子,咱们可以打游击,哪怕在操场开会都成。”老师们当时的这个回答,许伟至今记得。在他看来,或许正是老师们这种迫切的需求和愿望打动了腾讯,让对方坚信,未来教室放在二中会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腾讯成长守护高级总监郑中看来,二中的确是因为教师团队对科技教育的诚挚从候选学校中脱颖而出:“未来教室是我们在疏堵结合思路指导下推出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方案智体双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是希望孩子们能科学使用网络,二是希望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提升他们对科技的兴趣。未来教室需要长线运营,单纯依靠我们提供课程还不够,当地学校、老师必须有意愿支持课程,学习课程,才能让未来教室真正跑动起来。”

“点燃学生心中科技的火苗不是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时冲动。很多二中现在的老师都曾毕业于这所学校,我的父亲和我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作为毕业生,建设学校更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和坚持。”许伟说自己和团队目前做的是第一棒——搭起架子,树起旗帜,未来这场“接力赛”还会有人持续向前,继续实践。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在他看来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