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讯: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2023-04-07 15:33:31 来源:教育在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本课课后练习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均指向写法。第一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作者游览的路线图,梳理游览路线,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第二题重在体会作者怎样写清孔隙的“狭小”,了解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者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在落实语文要素上,我进行了以下教学:一、依据行踪语句,梳理游览顺序初读时,我引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用横线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师:你找的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都有哪些呢?生:我找到的是“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生:我补充“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生:还有“这就到了内洞”。依据这些句子,我结合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接着让学生找出把景点连接起来的词语,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介绍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运用过渡句,可以使作者的游览顺序、观察的角度都非常清晰。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重点描写了哪些地方?学生通过默读找到了各处景点的特点,知道作者重点写了孔隙。二、发现溪流线索,对照游览路线本课的另一条线索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我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师: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路线完成游览任务的。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生:小溪流。师: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沿着溪流游览的。我把学生找到的句子集中展示出来,结合思维导图,并让学生男女比赛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思考可以发现什么。师:同学们,“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每一处景点都写到了泉水的来路。生: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动的方向相反。师:同学们真会发现、会思考。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使全文脉络清楚。学生通过勾画、思考,找到另一条线索,又将泉水的来路与作者的路线游览路线对照,特别兴奋。三、抓住沿路景点,了解景物特点,学习写景方法在教学一到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路上”这一部分,画出沿途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初步感受写游记的方法。师:作者在路上都写了哪些景物?生:作者写了四样景物,分别是:映山红、油桐、山上沙土、溪流。师: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花——“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看到树——“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看到山上——“沙土呈粉红色。”还看到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生:听到“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师:那“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又写的是什么呢?生:写的是作者的感受。师: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真实地叙述给读者,突出了路上“一片明艳”的特点,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接着我让学生将学习“路上”的方法运用到“洞口、外洞”部分,品读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体会出洞口的特点“很宽”,外洞的特点是“高大”,再次强化了写好景物特点的方法。四、聚焦重点段落,感知孔隙特点,领悟写景方法第五自然段作者着重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通过直观描写,突出了“狭小”的特点;再加上描写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写出孔隙的“狭小”。在写法上,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这一部分我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关键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抓关键词,借助插图,体会“狭小”。生:我们小组找到的句子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圈画的关键词是“并排仰卧”“刚合适”,作者这样表达,写出了孔隙的狭小。生:我们小组也找的这句。我们发现作者巧用设问句,连用两个“小”字,突出了小船的“小”。生:我们组画的句子是“船两头都系着……,船就出来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了进入内洞要靠两个工人配合,正是因为孔隙真的太小、太矮了,所以要用这种方式。师:各小组说得都很好,请再看看这幅图,真是太小的孔隙了,不仅让我们感到孔隙的“小”,还让我们感到孔隙的“矮”和“窄”,这些都是作者的直观描写。2.关注真实感受,情景体验,体会“狭小”。师:叶圣陶先生是亲自坐船通过孔隙的,你们关注到了吗?生:我们小组关注了作者的亲身感受。我们画的句子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这句话我们关注到作者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把自己的身体紧紧地贴着船底了,说明孔隙实在太狭小了。师:你们关注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做几个动作,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在桌子上做三个动作:“贴着船底了”“触着船底了”“挨着船底了”)生(体验者):我贴着船底了,一个“贴”字,让我有一种压迫感受,只能仰卧,转身都不行,突出了孔隙的“狭小”。作者的“贴”用的多么精准啊。师:不仅“贴”字用得精准,还有哪些词也用的准确呢?生:我们组找的句子是“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朝我挤压过来……擦伤鼻子”。我们圈画的词是“稍微”“一点儿”“准会”,用得也很精准,我能感受作者过孔隙很有压迫感,简直要屏住呼吸,眯着眼睛才敢通过。师:是呀,作者就是通过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写清了孔隙的狭小。今后我们在写一处景物时,也可以抓住景物独有的特点来写。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