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抢不走的体育课”

2023-08-21 09:14: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8月,第六届“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年度盛典”在上海举行,100份创新案例脱颖而出。这项由耐克体育公益部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活力校园”项目,旨在通过征集、评选、推广小学体育教育优秀案例,让更多优秀体育教师被看见,推动体育教育创新与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体育教师向公众展示了校园体育的多种可能性:

在一间大会议室内,可以尝试冰上运动吗?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教师、双奥火炬手周晨光的回答是:可以。


(资料图片)

从2001年起在学校推广“模拟奥运会”,近几年周晨光又办起“模拟冬奥会”——在大会议室里铺上仿真冰面,孩子们就可以尝试短道速滑、冰球、冰壶等运动项目。

近几年,贵州毕节山村小学组建足球队、四川凉山乡村小学师生在课间跳“鬼步舞”等体育教学案例,频频“出圈”,引发公众的关注与讨论:乡村学校的体育课还可以这样上?体育课这么有趣?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长期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从2017年起,汪晓赞每年都参与“活力校园”项目的评审和指导工作。在与一线体育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基层不断涌现出富有创造性、值得推广的体育教学案例。

随着近年来“身体运动促进大脑发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汪晓赞观察到,一些学校体育课“打折”的情况少了,各种“花样翻新”的体育课正在为校园注入活力。

“体育老师的课如果真的被孩子们喜欢,体育课是其他老师轻易抢不走的。”汪晓赞说。

“一个月踢爆一个足球”的乡村小学怎么上体育课

在今年选出的100位获奖者中,湖南湘潭县射埠镇继述桥小学教师刘晓霜让人印象格外深刻。今年25岁的刘晓霜已经当了4年小学老师,在这个最初只有4个班、18名学生的偏远乡村小学里,她既教语文、又教英语,还教体育;学校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她带孩子的时间,比家长们带孩子的时间还要多。

继述桥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一块水泥操场,体育器材不多,大概一个月,一个足球就可以被“踢爆”。在这样的乡村小学,怎么上好体育课?

刚入职时的刘晓霜不会知道,正是体育课,成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增长本领的“钥匙”。

刚开始着手教课时,刘晓霜觉得“崩溃”:孩子学得痛苦,她教得心累。“跟我实习时带的二三年级孩子不同,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接二连三地说要上厕所,或者喝水,还有喊牙痛、肚子痛、眼睛痛、耳朵痛……一节课明明很简单的内容,好像永远带不动。”

于是,刘晓霜一面学着给孩子们“立规矩”,一面想办法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她发现,只有在副课,尤其是体育课上,孩子们才有快乐的能量;出于爱玩的天性,孩子们在课间甚至能把土豆当成球来玩儿。

在参加一个公益项目时,刘晓霜认识了“活力校园”优秀案例2020年获奖者周晨光老师。受到周晨光“模拟奥运会”课程启发,她开始带孩子搜集报纸、塑料袋、透明胶、饮料瓶、泡沫块,制作“足球”“橄榄球”“旱地冰球棍”等运动器材,开展多种运动教学。

制作纸足球既是手工课,又是美术课,也是体育课,孩子们高兴极了。刘晓霜让孩子在做好的纸足球上写下小组名字,她记得第一个纸足球被命名为“神龙一号”:“孩子们超级喜欢,他们觉得好有成就感!”

这样的课总是很丰富:孩子们不到20分钟就能做好一个纸足球,接下来的时间参与基本活动和足球训练。随着自制器材不断“更新”,刘晓霜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游戏。有个男孩设计了一种用软标枪射击可乐瓶上小球的积分游戏,另一个小朋友则发明了类似于冰球的滚实心球游戏。

体育课,逐渐成为孩子们发挥本领的“主场”。有个由奶奶带大的单亲家庭男孩,原本性格害羞、怯懦,不善表达,学习拼音都很困难,然而在体育课上受到表扬后,男孩越来越积极,变得有责任、有担当、善于组织,他学习成绩大幅进步,会在日记里写下踢足球的故事,会表达自己想当特种兵、当足球健将的愿望,女孩子都喜欢和他组队。刘晓霜说:“能看到他在稳定地往上走,那种‘我可以’的感觉,在他心里扎了根。”

汪晓赞总结,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不如城市丰富,但有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场地大,孩子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二是乡村有很多不需要特定器材设备的民间体育活动;三是乡村孩子不像城市那么‘卷’,身体活动时间更多。如果体育老师具有一定创造力,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做好体育教育。”

不一样的课间操帮孩子们找回“精气神”

体育课的体现方式,不仅在体育课堂,还在“大课间”。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在广州天河盈彩美居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组长的巩莲莲,花了不少心血在琢磨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上。

“大课间锻炼的难点在于,如果学生一直重复性地做某种操,时间长了会出现厌烦心理。”于是,巩莲莲在几年前提出了每周5天大课间实行不同活动的设计:游戏、体能、武术、跑操等循环进行,让老师在带领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把孩子们的“精气神”激发出来。

后来,巩莲莲又开始训练领操员、组织广播操评比。她发现,这种创新的大课间活动有效改变了以往部分学生做操时“逐渐懒散下去”的状态,学生能在活动中出汗了,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

不久前,巩莲莲的学校举行了武术操评比活动,结果好得超出预期。“我本觉得六年级的孩子害羞,做操时肯定不愿‘嘿哈嘿哈’地喊出声,没想到有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拿出100%的努力去做,不但动作整齐,而且声音洪亮,最后拿了第一名,成就感、班级荣誉感都来了。我觉得这就是体育发掘班级和学生内在潜力的方式,也是我非常骄傲的地方。”

巩莲莲还抓住晨间活动时间,为孩子们创编了新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并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创编。她说:“学生早上适当运动一下,然后再去早读和上课,精神状态会更好,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在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巩莲莲注意到个别低年段孩子出现了平衡性、自控能力差的情况。“有个一年级孩子,经常在走路、跑步的时候绊倒自己,站队都站不好,还会无意识地做一些不合理的动作,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家长告诉我,孩子从小的身体感觉能力就差,走路容易摔跤,膝盖处经常有伤疤。”

结合低年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健康专业知识,巩莲莲设计了一种“平衡练习课”,利用“灵敏圈”器材,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那个平衡力差的孩子进步很大,走路、跑步不容易摔跤了,跳绳也稳了。去年参加广东省“学、练、赛”活动后,巩莲莲的平衡课被推广到当地多个中小学。

如何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被看见”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年度盛典”研讨会除了有体育健康领域的学者和一线体育教师,还多了教研员的参与。

汪晓赞告诉记者,《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后,许多一线教师存在困惑:低年级基本运动技能怎么教?“大单元教学”怎么操作?跨学科教学怎么设计?而通过高校学者到教研员、再到一线教师的交流,可以将新课标的要求“翻译”出来、真正贯彻下去。

来自云南昆明市西山区教研信息培训中心的毕亚武,今年获得“活力校园”的新奖项“体育教研员创新案例”。

毕亚武198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学校当老师,经过多年一线体育教学经验积累,成为一名体育教研员。

毕亚武说,昆明当地的教育资源分配相当不均衡:示范性学校的师资足够,开展各类活动非常丰富;而在一些山区学校,体育教师入职后要当班主任,兼职教语文、数学,体育成了“附带”的科目。山区学校的体育课也不好开展,“球场建在大山里,打个篮球不小心丢下去,都要五六天才能找上来。”

如何让孩子在体育课堂上多参与、多出汗,十分考验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毕亚武发现,刚从高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但真正上手教课时往往缺乏新意。作为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毕亚武会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比如热身跑太枯燥了,可以配合音乐节奏跑圆形,或者模仿动物飞行、爬行。

在昆明,很多体育教师来自少数民族,毕亚武就是彝族。为提升学生兴趣,教师们把民族体育中适合孩子的动作整理出来,融入体育课和大课间,带学生跳傣族健身操、佤族舞、黎族竹竿舞,耍哈尼刀,玩蒙古族射箭……

从“学体育”到“教体育”,从青涩到成熟,年轻教师们觉得在毕亚武这里得到很多帮助。毕亚武说,把民族体育提炼成课程,最重要的是注重体育属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都要体现出来”。

做好体育教育靠的不仅是硬件。在汪晓赞看来,更重要的是“教师专业素养和创造力,以及学校的支持程度”。

通过走访调研,毕亚武带着年轻体育教师们“磨课”,指导体育教师们上好体育课,真正让孩子们爱上运动。

小时候在村里读到4年级才转去城里念书的刘晓霜,很了解孩子们内心深处希望“被看见”的想法。她想把在师范学校学到的技能都尽量带给孩子们。“现在都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比不上专业人士,起码知道哆来咪发唆拉西,掌握几种球类运动的基础能力,未来如果有机会继续深造,肯定比从来没接触过的要容易一点。”

渴望“被看见”的不仅仅是学生。如何让毕亚武、刘晓霜和巩莲莲这样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被更多人看见?

汪晓赞认为:“不少体育老师过去不自信,总觉得是‘小三门’。而当体育老师的辛勤付出被社会所知道,他们的专业自豪感、积极性都提高了,体育教育也能进一步引起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